1.規劃布局方面
功能分區不合理:未根據實驗流程和需求進行科學的功能分區,導致不同實驗區域相互干擾,影響實驗效率和準確性。例如,將有污染風險的區域與對環境要求高的區域設置在相鄰位置,可能造成交叉污染。
空間利用不充分:沒有準確預估儀器設備的尺寸和數量,導致實驗室空間擁擠,人員操作不便,或者預留空間過大,造成浪費。
未考慮未來發展:實驗室設計時沒有預留足夠的擴展空間,當后續需要增加新的設備或開展新的實驗項目時,無法滿足需求,只能進行大規模的改造。
2.通風系統問題
通風效果不佳:通風系統設計不合理,如通風管道過長、管徑過小、排風口位置不當等,導致實驗室內有害氣體無法及時排出,影響空氣質量,甚至危害實驗人員的身體健康。
噪音控制不當:通風設備的運行產生的噪音過大,影響實驗環境的安靜,干擾實驗操作和結果的準確性,尤其在對聲音敏感的實驗中更為突出。
節能考慮不足:通風系統沒有采用節能設計,如變頻風機、熱回收裝置等,長期運行下來會增加能源消耗和運營成本。
3.電氣系統問題
電力容量不足:沒有充分考慮實驗室內大量高功率儀器設備的用電需求,導致電路過載,頻繁跳閘,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甚至存在安全隱患。
布線不規范:電線布線混亂,沒有按照安全規范進行敷設,不僅影響美觀,還可能導致電線短路、漏電等問題,危及實驗人員的人身安全。
插座位置不合理:插座的數量和位置沒有根據實驗臺、儀器設備的擺放進行合理規劃,使用起來不方便,可能需要使用插線板,增加了安全隱患。
4.給排水系統問題
水管布局不合理:水管的走向和連接方式存在問題,可能導致實驗用水供應不暢,或者排水管道堵塞,影響實驗的正常進行。
防水處理不當:地面、墻面的防水措施不到位,容易發生滲漏現象,損壞實驗室的建筑結構,同時也會影響實驗設備的正常運行。
污水處理不達標:對于產生化學污水的實驗室,如果沒有配備相應的污水處理設備,或者污水處理工藝不完善,污水直接排放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5.安全設施問題
消防設施不完善:消防器材配備不足,或者安裝位置不合理,如滅火器被遮擋、消防栓閥門難以開啟等,在火災發生時無法及時發揮作用。
緊急洗眼器和淋浴器缺失:對于有化學試劑使用的實驗室,沒有設置緊急洗眼器和淋浴器,或者其位置和高度不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一旦實驗人員身體接觸到有害物質,無法及時進行沖洗和急救。
缺乏安全防護設施:沒有安裝必要的安全柜、防爆裝置等安全防護設施,對于危險化學品的儲存和使用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6.裝修材料選擇問題
耐腐蝕性差:實驗室經常會接觸到各種化學試劑,如果裝修材料不具備良好的耐腐蝕性,容易受到腐蝕損壞,縮短使用壽命,增加維修成本。
易產生靜電:部分裝修材料容易產生靜電,在實驗過程中可能引發靜電事故,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甚至對實驗人員造成傷害。
環保性能不達標:一些裝修材料可能含有有害物質,如甲醛、苯等,會污染實驗室的空氣環境,危害實驗人員的健康。
7.照明系統問題
照度不均勻:實驗室內的照明燈具分布不合理,導致工作區域的照度不均勻,影響實驗操作和觀察結果的準確性。
顯色性差:燈光的顯色性不好,會使物體的顏色失真,對于需要準確觀察顏色的實驗會產生不利影響。
缺乏局部照明:在一些特殊的實驗區域,沒有設置局部照明裝置,導致光線不足,影響實驗操作的精細度。
8.實驗室裝修設計細節處理問題
門窗密封性不好:實驗室的門窗密封不嚴,會導致外界灰塵、噪音進入實驗室,影響室內環境的控制,同時也會增加能源消耗。
踢腳線和吊頂問題:踢腳線的材質和高度選擇不當,容易被清潔工具碰撞損壞;吊頂的設計和施工不符合要求,可能會出現脫落、變形等問題。
角落清潔困難:墻角、墻邊等部位的設計沒有考慮到清潔的便利性,容易積累灰塵和污垢,滋生細菌,影響實驗室的衛生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