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防護措施:
個人防護裝備:施工人員必須穿戴符合要求的個人防護裝備,如安全帽、安全鞋、安全眼鏡、口罩等,并嚴格遵守相關安全操作規程,確保施工過程中的安全。
施工區域劃分與隔離:在裝飾施工過程中,應將施工區域與實驗室區域劃分開來,以保護實驗室的安全與穩定。在實驗室區域內實施裝飾施工時,應采取隔離措施,避免裝飾施工灰塵、噪聲、振動等對實驗室環境和實驗設備的影響。例如,可以使用塑料布或臨時隔墻將施工區域與實驗室區域分隔開,防止灰塵進入實驗室。
火源管控:在實驗室的裝飾施工過程中,應嚴禁使用明火施工,特別是在易燃、易爆區域。同時,要合理安排電氣線路,確保電氣設備和線路的安全可靠,并采取防火措施,避免火災事故的發生。例如,電氣線路應采用阻燃材料,電纜鋪設要規范,避免亂拉亂接。
2.施工材料選擇:
滿足特殊要求:裝飾材料的選擇要符合實驗室的特殊要求,比如具備防火、防腐、防霉等特性,并且要符合相關規定與標準。例如,化學實驗室的地面材料需要具有耐酸堿腐蝕性能,可以選擇環氧樹脂地坪;生物實驗室的墻面材料需要易于清潔消毒,可選用抗菌涂料。
環保性:材料的攜帶和儲存要選擇合適的容器和環境,以免對環境和人體安全造成危害。同時,要選擇綠色環保的材料,減少裝修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對實驗室環境和人員健康的影響。
3.施工過程管理:
控制污染物擴散:嚴格控制噪聲、塵埃、振動等污染物的擴散,不得對實驗室內的物品和設備造成損害。例如,在施工過程中采用濕法作業減少揚塵,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降低噪聲影響。
遵守施工方案: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施工方案進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施工工藝或添加施工內容。
設備調試與檢驗:實驗室裝修完成后,還需要對實驗室的設備進行調試和檢驗,確保設備能夠正常運行。
4.實驗室布局與功能分區:
合理布局:根據實驗室的功能和實驗項目的要求進行設計,合理規劃實驗室的空間布局、通風設備、電力設備等因素。例如,將不同功能的實驗區域分開設置,避免相互干擾;合理安排實驗臺、儀器擺放位置,確保操作便捷。
設立獨立系統:實驗室應設立單獨的給排水、排氣系統,避免受到污染或者污染周圍環境。廢氣和廢水應盡可能(高空向下水道)集中處理后排放,減少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5.水電設計與施工:
水路規劃:常規水有普通自來水、蒸餾水、超純水,施工時應考慮合理的規劃,根據具體實驗來選擇材料。下水分為污染水與非污染水,酸性的水、強堿的水、重金屬污染水等需要經過環保設備處理后才能排放。
電路規劃:對于弱電、照明電和實驗設備用電都應有合理的規劃。儀器設備用電要滿足其電壓和電量需求,布局合理,使用方便,同時應控制和降低電流的變化浮動、減少諧波變化數值、減少磁場干擾。
6.排風系統設計:
局部與全局排風:一般分為局部排風和全局排風,局部排風用于容易產生有害氣體的實驗操作,如通風柜、萬向排氣罩、原子吸收罩等設備。在施工中應注意排風的風速是否均勻。
空氣交換量:在一般實驗室,空氣交換每小時12次;在使用蒸汽和生化危險劑的區域,空氣交換每小時12次;從事微生物檢驗區域空氣交換每小時16次。
7.色彩搭配與無塵施工:
色彩搭配:實驗室裝修的色彩搭配應該具有科學、嚴謹的特點,避免過于鮮艷的顏色,以免影響實驗結果。
無塵施工:實驗室裝修需要進行無塵施工,避免灰塵和細菌等物質進入實驗室內部,影響實驗結果。
8.驗收標準制定:
實驗室的驗收標準需要根據實驗室的功能和實驗項目的要求進行制定,對實驗室的空間布局、通風設備、電力設備、材料選擇等進行檢查,并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驗收。
